推广节能灯,月省2.5万;改造空压机,年省57万本报记者 陈聿敏
在海潮路1号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里,穿梭的叉车、忙碌着的工人、门口装满货的卡车,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。“从10月份起,我们就不敢再接订单了,现在所有分公司都在满负荷地生产。”公司老总沈金荣说,据估算,今年中策的销售额有望达到220亿元,比去年增长近60亿元。
但今年让他最为欣喜的不是这一亮眼的业绩单,而是在节能减排大战中的出色战果,今年上半年,公司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30.5%,单耗从1.09吨标煤/万元下降到0.757吨标煤/万元,提前实现了“十一五”能耗下降20%的节能目标。
为节能舍得花大钱
“只要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,花再多的钱也要去做。”沈金荣说。
于是,设备计能部花钱也有了底气。淘汰4台S7变压器,换上了S11变压器,“变压器每年能减少电能损耗3.2万千瓦,节能电费2.2万元。”设备计能部经理黄秀华算了一笔账。
他告诉记者,今年他们还把自行车内胎的6条生产线上使用的37KW滑差电机更换成ABB变频电机,这样一换,每小时节约用电40%,每天能节约用电2160千瓦。
在厂区建设上,中策也想方设法“过紧日子”,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应用节能照明灯,“总部子午一分厂成型工段节能灯改造后,运行1个月节电4万千瓦时,省了2.5万元。”
其实在海潮路的老厂区早就有了搬迁的计划了,但就是这样一个快要搬迁的企业,还不断地花大笔投资在进行着节能改造,到底值不值?这一道数学题在中策的决策者看来很简单:宁愿一次花大钱,也不愿意天天花小钱。
从工艺中寻找节能妙招
订单接得满满的,但就在生产规模扩大30%的情况下,今年中策还是停掉了1台30万套的除氧器,“一年可节煤7458.3吨,节能降耗费用达688.6万元。”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。
光停用设备还不够,“工艺节能才是根本。”在无数次的尝试中,中策得出了结论。黄秀华给记者举个例子,以前采用热水蒸气作为介质硫化轮胎,自从采用氮气硫化以来,仅一个生产区域直接能耗一个月就可以节约400吨标煤。
“你在我们这个车间可以看到,密炼机的上顶栓全都改造过了,以前是气动的,现在全是液压的。”在中策的老厂区里,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今年车间里的新变化。而设备计能部的测算是:改造后的密炼机每台每天节约的费用在616元,而这次一共改造了400多台。
对于橡胶行业来说,他们可是“用气大户”。中策又从空气制造设备空压机的能耗方面着手,针对螺杆式空压机和活塞式空压机的产气单耗比较,螺杆式比活塞式要节能20%~25%,于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分批改造,厂区里清一色的螺杆式空压机运行,单这一项改造年节约费用就在57万元。
(本文来源:浙江在线-钱江晚报 )